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学校层面推进学历案的九年探索
前 言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行动方案。今天,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培养核心素养时代,能否找到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发现、定义、改进教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传统教案“教为中心”的设计立场导致教学无法回应素养习得,“知识点+课时”的设计指向导致教学无法落实素养目标,“重教轻评”的设计思路导致教学难以支持素养发展。“双新”背景下,嘉兴一中以“单元学历案”的研究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实现“学为中心”、落实“教-学-评”一致的新教学范式。
“单元学历案”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载体,是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是学生可重复使用的课程资源,也是记录学习过程的学习档案。 “单元学历案”是对传统教案的革命,实现了教学方案“形”与“质”的蝶变,有效连通了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和实施之间的断层,推动了课堂转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单元学历案”,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让核心素养落地:“单元学历案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成果获得了“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为此,我们约请成果领衔人和执笔者,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嘉兴一中卢明校长作一介绍。
学校层面推进学历案的九年探索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用知识与智慧的力量改变人生。当很多人津津乐道于以传统的课堂模式批量式生产高分能手的时候,我们的思考是:这样的学生除了会考试还会什么?如果没有将习得的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所学多半就会湮没于时光的洪流之中——学了,淡了,忘了……那学与不学又有什么区别?相比于知识,惟有能力与素养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
正因如此,便有了我们与“学历案”的美丽邂逅。
一、上下求索:学历案九年探索回眸
教学是一项专业的活动,要使教师的教学变得专业,首先需要专业的教学方案。什么样的教学方案称得上专业?2013年4月,我带着我的团队赴华东师范大学向崔允漷教授求教。在崔教授的启迪下,我们反思了传统教案存在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教学的不专业,影响了育人目标的达成。于是,我们选择并聚焦了教案的革命为突破点,在崔允漷教授及其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成为国内第一所学校层面全学科推进学历案研究的“种子”学校。
我们的学历案研究历时九年,经历了两个时期。
前期探索(2013—2016),主要是“课时学历案”(以“课时”为设计单位)研究。包括建构学历案的概念、要素、设计模型,进行学历案的开发、实施和效果检验,形成学历案的教学范式并推广应用,使传统教案实现了从“教之案”向“学之案”的转变,“学为中心”的理念得以落实。2016年,我们将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专著《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的专著,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印刷16次,共计75600册。
后期探索(2017—2021),主要是“单元学历案”(以“单元”为设计单位)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理探索,厘清“单元”的概念,明确“单元”设计的意义,确定“单元”的组织方式,确立“单元学历案”的要素与内涵,全国高中学历案研究联盟成立(2017年);
第二阶段为实践建模,建构“单元学历案”设计模型,创新“单元学历案”设计核心技术,确立“单元学历案”教学范式,开发“单元学历案”教学课型,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地专家对“单元学历案”成果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为推广辐射,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高中学历案联盟峰会,团队主要研究者在全国各地作有关学历案的学术报告50多场,目前已有三个省区、数十所学校推进实施学历案研究。
2021年,“单元学历案”研究成果《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单元学历案设计与教学的专著,截止2021年12月累计印刷3次,共计18300册。
二、奋楫前行:学历案的研究与实践
学历案颠覆了传统教案的理念、要素和框架,是对教案的一次革命。正因如此,对于习惯了传统教案的教师来说观念上的冲击比较大。在推进学历案的过程中,教师中存在不同的态度,有赞同的、有质疑的、也有反对的。如何让干的人有劲、疑的人放心、反的人转变,选择推进策略是关键。我们的策略是:鼓励“干”的、允许“看”的、转化“反”的。
(一) | 全员培训,刷新教师观念 |
学历案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最早提出的,在2013年我的团队开始接触学历案的时候,还没有一篇有关学历案的论文公开发表。
教师对学历案的质疑或反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固步自封,对自己的经验过分自信,不愿改变;
二是主观臆断,将学历案与“导学案”等混为一谈,不愿接受;
三是动力不足,对教与学的规律缺乏思考与关注,不愿学习。
因此,全员培训立足于刷新观念,普及教与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学历案。重点聚焦以下问题:学习是什么,专业的教学是什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学历案及其立论依据是什么等等。
以上问题教师平时很少思考,但却至关重要。惟有厘清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才会转变,学历案才有可能被接受,教师才能从“认同”走向“创造”。
(二) | 组建团队,凝聚研究力量 |
推动学历案研究需要有一个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自动自发、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我们组建的研究团队由中层及以上干部、学科教学骨干组成。具体分两个层面:一是管理层面,由校长、副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顶层设计、研究组织、专家联络、教师培训、过程指导、成果总结等;二是操作层面,主要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干部可以根据研究特长加入其中,其职责是学历案设计与教学、课例研究、资料积累、学生信息收集等。此外,还需要组建一个专家团队,我们的专家团队由华师大专家和本校在学历案研究方面走在前列的特级教师组成,其职责是理论指导、教师培训、过程指导、效果评估、成果推介等。校外专家对教师的培训侧重于理念和理论,校内专家对教师的培训侧重于实践和操作。
(三) | 攻坚克难,突破核心技术 |
学历案的推进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设计一份专业的学历案,二是怎样用学历案实施教学,即,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解决以上问题攻坚克难,突破相关核心技术。以“单元学历案”为例:
1.确立“单元学历案”的要素及内涵
研究团队通过改变教案的结构要素实现教学方案功能的转变。“单元学历案”继承并发展了“课时学历案”的六大要素,即单元主题与课时、单元目标、单元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见表1)。“单元学历案”指向的是经验,关注的是“学会”,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是否学会;注重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教授他人)。“单元学历案”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载体,是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是学生可重复使用的课程资源,也是记录学习过程的学习档案。
2.建构“单元学历案”的设计模型
“单元学历案”的设计模型如下图所示,共分七步:第一步,研读教材,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从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组织单元;第二步,确定单元主题,规划单元课时安排;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确定单元目标;第四步,依据单元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综合性单元评价任务;第五步,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进而分课时设计评价任务和体现学习进阶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过程;第六步,整体设计单元作业与检测;第七步,设计学后反思,搭建支持性的反思支架。
3.研发“单元学历案”设计核心技术
研究团队研发了“单元学历案”设计的五项核心技术:第一,单元的组织,提炼了组织单元的四种方式;第二,学习目标的叙写,明确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联系、区别与叙写规范;第三,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设计,明确了情境设置的要求,区分了检测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不同设计要领;第四,学习过程的设计,兼顾单元(n课时)统整设计与分课时设计;第五,“单元导学”的设计,明确作为单元开篇的设计定位和策略。
4.总结“单元学历案”使用的“三观”策略
所谓“三观”,即观整体、观互动、观经验,是“单元学历案”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的使用要领。
课前观整体,知任务:一次性将整个单元的学历案分发给学生,通过浏览初步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印象;同时让学生知道何时做什么、做成什么样,不把学历案当作自学材料提前自学。
课中观互动,行进阶:按照学历案设计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进阶开展学习,指导学生与学历案充分互动,留下学习痕迹,积极完成学历案预设的各项学习任务。
课后观经验,做管理:写好、用好“学后反思”,指导学生养成整理学历案的习惯;将学历案变成个人的学习档案,将教材的要点、教师的提示、作业与检测的典型错例、学习的困惑等所有单元学习信息,全部保存于学历案,做好知识管理。
5.提炼“单元学历案”“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范式
“单元学历案”注重评价任务的设计,并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技术的运用,对学习效果开展持续性的评价,使知识、技能、规则的学习与素养目标保持一致,有效连通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施之间的断层。“单元学历案”教学强调学在先、教在后、评在中,随学随评,贯彻“教—学—评”一致性(如图2)。所谓“学在先、教在后”指的不是“顺序”而是“逻辑”,即以学定教;“评在中”是指学完一个或几个目标的内容后要及时评价,并用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决策依据,调控“教”与“学”。
6.开发适合不同内容的“单元学历案”教学课型
“单元学历案”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在大量课堂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发了五种“单元学历案”教学课型。(见下表)
(四) | 实操培训,掌握核心技术 |
研究团队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专家引领、同伴研磨、以点带面、分步分层等方式开展培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指导教师更新理念、实践运用、积累经验,在与专家、同伴的研讨、切磋中不断提高。
1. 以掌握核心要素设计技术为突破点提升“单元学历案”的设计能力
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学习目标叙写、评价任务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后反思设计等难点开展相应培训。
学习目标叙写培训强调 “三个意识”:一是课标意识,养成阅读课标的习惯,将课标要求准确融入学习目标;二是“三维”意识,叙写的目标应能够体现“三维”要求;三是操作意识,每一条目标都能够做到可教、可观、可评。
评价任务设计培训强调“四个要领”:与学习目标匹配,与知识、能力对应,合理选择与创设情境,任务表征、难度适切。学习过程设计培训树立学习进阶观念,一方面准确判断学情与目标之间的差距,预测需要铺设的学习台阶;另一方面重视课时内部和课时之间两个层面学习内容和程度的关联与递进。
学后反思设计培训强调 “三阶六级”反思水平,根据复述、关联、转化等不同层级设计相应指导语,搭建反思支架。
2. 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为着力点提高“单元学历案”执教能力
研究团队围绕使用“单元学历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聚焦“单元学历案”功能的发挥开展课堂实践,通过专家培训、课堂实践、课堂观察、集中评议、专题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学会用“单元学历案”教学。全校11门学科共开出公开课122节,组织课堂观察25次、专题研讨26场次,形成课堂观察报告30余篇。在上述实践、研讨过程中,教师掌握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学历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历案功能的充分发挥;教师逐步实现由“先生”到“导游”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机会的创造者、学习信息的收集者、学习疑惑的指点者;教师的评价意识得到增强,学会依据评价结果作教学决策。
三、破茧成蝶:学历案带给学校的影响
九年学历案求索,一路风景,一路故事。随着学历案的落地、生根,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学术性高中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
(一) | 学生核心素养在不同层面获得了明显提升 |
“单元学历案”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核心素养的提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得到了反映。在学历案课堂上,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投入度、参与度显著提升。所有学生能够按照“单元学历案”中的“指导语”撰写“学后反思”,能对所学知识、学习策略(经验、教训)、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自身实际来求助,反映了学生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高考成绩、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提高,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人次大幅提升,2018—2021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专利13项。此外,还表现出在学科学习、社会责任、体育艺术等领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不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寻求多向度的自我发展。
(二) | 教师在对话和研究中专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
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每年数次现场和线上专家报告、专业指导,点亮了老师前进道路上的灯塔。为了设计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老师们常常要与专家对话三四次,修改五六遍才能定稿。比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9课时)单元学历案设计过程中,崔教授与设计者对话了一整天,终于突破了传统教学思路的桎梏。专家的这种高屋建瓴又接地气、从严求实的科研作风为教师作了示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坦然面对困难挫折,围绕学历案设计的核心技术,不停步地一项一项攻关。
教学的专业化基于方案的专业化、实施的专业化和评价的专业化。学历案研究让老师们:
对学习目标有了新认识,深刻理解了目标的意义,掌握了目标的撰写技术;
对学习过程有了新感悟,深切体悟了“教过”不等于“学会”,改进了教学行为,“学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确立;
对学习结果有了新思考,实现了从“知识”向“素养”的转向,学会了深度学习策略的设计;
对教学评价有了新体会,感受到没有评价的教学是无目标的教学,懂得了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技术来调控教学;
对教学科研有了新自觉,端正了科研的价值取向,尝试着讲好自己的教学和教研故事。
学历案的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对学术的兴趣与追求。
(三) | 学术性高中建设有序推进,辐射引领更上台阶 |
“单元学历案”的研究,浓厚了“学术领地、专业高地、成长圣地”的学校氛围,使“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成为常态,使学术性高中建设得以有序推进。2019年以来,本校教师市属级及以上立项课题46项,其中省级8项、大市级14项。“单元学历案”研究成果获得了“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研究团队在省级及以上发表学历案相关论文35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
“单元学历案”是对传统教案的革命,实现了教学方案“形”与“质”的蝶变,有效连通了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和实施之间的断层,推动了课堂转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单元学历案”,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