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党建工会>>师德师风>>文章内容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3-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jpg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曾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等,开始了近30年的教育生涯。

陶行知生长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为了救国救民、振兴中华,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探索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道路。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富有革命精神、献身精神、求真精神、创造精神。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为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校专为陶行知先生塑像,命名“行知楼”,创设“行知园”、“爱满天下”文化石,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等,倡导全校师生学习行知精神、传承行知文化,践行教育思想,激发教师立德树人、教人“求真”,勉励莘莘学子学会学习、学做“真人”。

 

陶行知生平

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的教师之家,名陶文濬。

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在宿舍墙上挥笔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

1908年,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愤而退学。

1909年,考入南京美以美会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后更名金陵大学)。

1910年,考入金陵大学文科,受到王阳明“知行合一”等学术思想的重大影响,改名陶知行。

1914年,以金陵大学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后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师从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

1917年,怀揣“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离美返国。9月应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教育生涯。

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与蔡元培、马叙伦等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担任主任干事,主编“新教育”杂志。

1923年6月,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与姚文采一起在南京创办安徽公学。

1926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表示要“招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1927年,在南京北郊创办乡村师范(即晓庄学院),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2年起,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934年,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去国外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

1937年,在芝加哥会见白求恩大夫。草拟《杜威宣言》,即“四学者(杜威、罗素、罗曼·罗兰、爱因斯坦)之正义电”。在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其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1946年4月,回到上海,在生命的最后100天,赴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健康过损,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一个理论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二)三大原理

陶行知的“三大原理”是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里的“生活”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陶行知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陶行知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联系、相关连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

(三)四种精神

 “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四)五大主张

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张治中 毛泽东 陈诚 陶行知.jpg    

 

陶行知教育箴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磋跄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自勉并勉同志》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地不尽。一校园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的,自化化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龙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庄只路36号
联系电话:88789230、88789237(教学处)、88789252(总务处)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