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概况>>教育论坛>>文章内容
《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摘录
发布时间:2023-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摘录

 

[美]伊恩•朱克斯(Ian Jukes)[美]瑞恩•L.沙夫(Ryan L. Schaaf) 著

钟希声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导言

教育的与时俱进不仅要求教育者做好教育工作,更要求教育工作与学校之外的世界接轨,对学习者,也就是我们的顾客的现在和未来负责。(P4)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日益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能把老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与学习者进行更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上的互动。(P6)

我们在本书中从头到尾细细检视,发现现在的学习者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融入世界的方式跟以往的几代人是大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与他们的前辈有着根本的不同。(P6)

本书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要向所有相关方告知当前教育的情况;其二是要发起一场运动,把当下的教育往未来需要的方向推动。(P7)

最令人痛心之事莫过于我们本着一片良苦用心,到头来发现我们精心培养的竟是昨日之人,而非未来公民。(P9)

第一章

摒弃“一贯做法”

如果我们仍用与之前完全一样的方法去做一件事,那么我们得到的必然是与之前一样的结果。放到教育上来,一成不变不仅辜负我们自己,辜负我们的孩子,到头来也辜负我们的国家。(P21)

作为教育者,有时候抛掉以前的想法比一个劲儿做更多的努力更为重要。我们要尽量把事情简单化,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教。(P24)

第二章

未来对下一代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学校还在为一个可预见的、稳定的,却已逐渐消逝的世界培养接班人。

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未来的很多工作岗位,我们现在还无法设想得到,因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尚未显露真容。(P33)

第三章

颠覆性时代创新时代的生活画卷 

如果我们教育者表现得好像学生只要掌握了现有的课程,记住了课程内容,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能从此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那我们就没有做到诚实,既欺骗了学生也欺骗了家长。理查德·埃尔莫尔(Richard Elmore,2006)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80%到85%的功夫都用在了记忆事实和低层次的程序性思维上。换言之,教师有80%到85%的课堂活动都集中在常规认知型任务上,而与这些任务相关的职业正快速被外包服务、云技术和自动化所取代,进而永远地不复存在。(P54)

劳动者的价值已经不再取决于他们脑子里装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他们自我学习、融会贯通以及实践运用的能力。(P54)

我们不应把现代职场人频繁更换工作看成失败、没有恒心或缺乏自律的表现。相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不断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和自我思考能力。下一步要怎么走?明天的我、明年的我需要学习什么新的技能?如何把我的长处最好地运用和发挥出来?若干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P58)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想要在知识富人和知识贫民的边缘地带求得生存,就必须保持终身学习。(P58)

终其一生,我们要用到的不仅是大学时代学来的那些有限的知识,而是四五十年职业生涯里不断学习、重塑以及再学习的无限的知识。(P59)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World Economic Forum,2016b)中引用了一项脍炙人口的预测:学生在攻读四年制技术学位的第一年获得的学科知识中,有近50%将在他们毕业后过时。这意味着继续学习在职场中必不可少,而且每年都要学习。可见,个人和组织想要免于被颠覆性变革所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终身学习。(P59)

要在创新驱动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读写和计算等传统技能,更需要协作、创造力、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以及毅力、好奇心和主动性等品质。(P59-60)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它还包括社会、学术、文化和智慧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些是数字化一代有朝一日成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公民所需要的素质。(P60)

约书亚·戴维斯(Joshua Davis,2013)的研究显示,1970年评选出的五百强企业最需要的三种技能是阅读、写作和算术,而在2013年,这些企业最需要的三种技能变成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P60)

他们的教育经历赋予他们一种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用必要的知识重新武装自己。(P60)

第四章

数字化一代的九大学习特性

1.倾向于从多种数字渠道获取信息。

2.倾向于并行处理或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3.倾向于在处理文本信息之前先处理图像、声音、色彩和视频信息。

4.倾向于同时在与多人进行协作和沟通。

5.阅读纸质文本或网页文本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

6.倾向于适时学习。

7.希望得到即时满足和即时奖励,但也伴随着延迟满足延迟奖励。

8.能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自如切换。

9.偏爱既有用又有趣的学习。(P65)

第五章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向过去学习,为未来准备,在当下活着。——托马斯·S·蒙森(Thomas S. Monson,2003)(P91)

如果我们对目前的教育状况不满意,我们就应该做点什么。然而问题是:怎么做?做什么?如何应对未来?如何应对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P99)

将来时思维要求我们把现在当成未来的某个过去时段来看待。(P100)

正如四分卫和中场球员在球场上要利用将来时思维进行任务切换一样,我们教育者也要有效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因为在我们众多工作任务之中,其中一项就是根据目前的趋势合理推断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然后以此倒推并明确我们现在的工作任务——现在需要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才能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P101)

因为即使我们打开了将来时思维,在另一个窗口上思考未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仍肩负着一系列的日常任务,仍须处理好此时此地的现实境况,仍要保证我们的学习者为下一堂课、下一个单元、下一场考试、下一个学期、下一个学段或其他任何教学要求做好准备。(P101)

所谓成功的教育,是明确哪些东西能帮助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现实世界后取得成功,并加以执行。(P101)

将来时思维就是寻求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平衡,不被当下的紧急情况蒙蔽了看到更大格局的目光,极力眺望未来的方向,并明确未来世界所需的关键技能、知识和思维习惯。(P101)

第六章

2038年的教育和学习

著名的哈佛大学研究员、作家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2010)在他的畅销书《教育大未来》中,列出了21世纪的七大生存技能:

1.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跨界合作能力和以身作则的领导能力;

3.灵活性和适应性;

4.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5.有效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

6.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7.好奇心和想象力。(P108)

詹姆斯·伦格尔(James Lengel,2012)在《教育3.0:七步通往更好的学校》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未来学习的六个原则:

1.学生的精力要花在解决值得解决的问题上;

2.学生和教师能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3.学生能从事自主研究;

4.学生学习如何讲好故事;

5.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工具完成任务;

6.学生能学会好奇和创造。(P108-109)

关于2038年教育的11个预测

1.适时学习将成为主旋律;

2.学习将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随时地发生;

3.学习将是终身的事情;

4.学习将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非线性学习;

5.学习学习将变成全面心智的学习;

6.学习将基于现实世界展开;

7.学习将以探索和发现为基础;

8.学习将侧重于处理多媒体信息;

9.学习将注重协作性;

10.学习将受到人工智能、智能设备和大数据的辅助;

11.学习和评价将更加全面真实。(P116-117)

我们要记住,课堂上最努力的人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学生们自己。我们后面还要强调这句话。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还要发展他们利用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P119)

诚然,现在的学习者仍需记忆一些内容,但未来的职业将更多地强调建立联系、思考问题、解决现实场景和应用型难题,而不是记住多少东西。(P129-130)

这意味着未来的成功将不仅依赖于我们能记住的信息,还将取决于我们感知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现实场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P130)

沃曼(Wurman,1989)认为,没有兴趣或脱离情境的学习就像一块只有一面所以失去用途的魔术贴。而教师的工作就是提供方术贴的另一面,也就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知识才能留在学习者的脑海中。(P133)

研究员、执行顾问和作家莉兹·怀斯曼(Liz Wiseman,2014)在她的《新手的智慧:为什么工作中学胜过懂》一书中这样说道:“我们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利用和获得他人智慧和信息的能力。最优秀的领导者和学习者知道如何利用集体的智慧。”(P139)

传统的学习教育大多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并要求他们根据提示回忆这些信息。这样的模式使学习者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何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整合、评价和应用。然而在运用了智能顾问的教学环境中,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需要的信息由智能顾问获取并提供,教育者就能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和信息评价及处理能力上。(P144)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任何我们认为重要的学习指标,都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和评价方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在评价中纳入那些被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技能和人格特质。(P152)

第七章

现代社会的新技能

诺埃尔·伯奇(Noël Burch)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知觉的四个层次:(1)无意识的无知觉(你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知道);(2)有意识的无知觉(你意识到自己不知道);(3)有意识的知觉(你意识到了自己知道);(4)无意识的知觉(你没意识到自己知道)(Adams,2016)。(P161)

教育家们一致认为,要让我们的学校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现代世界中与时俱进,就必须把以下八大基本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1.内省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

4.协作能力。

5.信息分析能力。

6.信息沟通能力。

7.创造能力。

8.全球意识。(P163-164)

我们认为以上这些能力是发展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2016)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的核心要素。所谓“成长型思维”,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起来的。(P164)

我们这个世界急需能够在无人指导或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评价、整合,并将其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家,急需能够运用高阶思维技能的人。(P165)

第八章

教育者的新角色

你不能用昨天的课程来教今天的孩子,却又期望他们为明天做好准备。——贾斯汀·塔特(Justin Tarte)(P179)

教育者必须承担的11个新角色

1.教育者必须面向未来。

2.教育者必须终身学习。

3.教育者必须是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讲台上的权威。

4.教育者必须是通才。

5.教育者必须拥抱探索式学习。

6.教育者必须让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7.教育者必须拓宽课程的视野。

8.教育者必须是学生思维水平的评价者。

9.教育者必须施行全面心智教育。

10.教育者必须将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利用。

11.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P180-181)

我们并不是要求教育者放弃那些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和策略,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在教学中多做一些新的尝试,多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P181)

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快速学习就要承担后果。教育者也不例外,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清空旧知识、再整合新老知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育研究人员每天都能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但这些信息却很容易被忽视掉,或者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我们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蓄力,更要为我们的学习者蓄力。(P184)

教育者的工作不是向学习者展示自己有多聪明、多厉害(尽管长久以来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是帮助学习者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成为有能力跳出条条框框进行创新,而不是只会人云亦云的人。课堂上最努力的人永远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生身上。(P186)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习者培养独立的能力、树立独立的人格。(P186)

我们必须努力逐步放手,让学习者养成独立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当学习者从学校毕业时,他们可以不再需要老师,可以自己解决问题。(P187)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成功将不再仅仅取决于我们所记住的东西,更加取决于我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我们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以及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的能力。(P189)

真正的天才不是那些能记住大量信息的人,而是那些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并用它们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的人。内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经久不衰。(P194)

教育者要把最能反映现实世界的内容、技能和思维过程融入教学,融入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成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内容传授者。(P194)

知识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及创造出新事物。而为了让我们的学习者能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新事物,我们的教育者就得设计出问题来让他们解决,布置出任务来让他们进行创造。教育者本质上必须是督战和任务的创造者。(P194)

那些可以被技术所取代的老师都应该被取代掉,而那些技术无法取代的优秀老师都会经受住大浪淘沙,越来越受到欢迎。任何一个课堂、任何一种教学工具要产生价值,都需要依靠一位灵慧的教育者的见识。教育是关乎人类未来的事情,只有人类才能做好。(P207)

结语

不忘初心

颠覆性时代的一个重大特征是我们不再以世纪、十年甚至年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周期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可能就在几个月、几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发生。(P216)

如果我们不革新教育,我们的国家、组织、社区和个人将没有能力面对一个复杂的、颠覆性的、充满巨变和创新的未来。(P216)

教育者的使命绝不是固守传统或维持现状,而是塑造未来的可能,迎接必然到来的变革。(P218)

 

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因为我们要做知识时代数亿学习者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现代教育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架起桥梁,他们的成败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请相信,是你们的付出、你们的热情、他们的创造力、你们的事业心、你们每一天的努力工作,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跨越现在和未来之间的鸿沟。当我们的下一代跨越过这道鸿沟时,我们的国家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你们是最大的希望,最重要的引路人!(P220)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龙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庄只路36号
联系电话:88789230、88789237(教学处)、88789252(总务处)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