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园地>>教学理论>>文章内容
如何定位项目化学习
发布时间:2024-04-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如何定位项目化学习

 pplong ppl的读与行

项目化学习在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广泛实践,有着较高的认同度。作为新课程的关键词之一,需要对其正确定位,明晰实践的路径和方向。

一、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推进综合学习。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由此不难看出,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综合学习的一种类型。

前面介绍过,综合学习有三种实践路径,分别是学科内开展的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课程学习,项目化学习和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在上述三种路径中均可以开展。也就是说,学科内的综合学习方式有多种,项目化学习是其中的一种;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有多种,项目化学习是其中的一种;综合课程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项目化学习是其中的一种。

在《新课程关键词》一书中,作者重点讨论了如何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在昨天的讨论中,我向大家展示了主题为“自制小火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这个案例其实也是一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大家可以仔细体会。

二、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学生们在这个小组中有各自的角色,而这个角色会不断轮换。

项目化学习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真实的问题解决。项目化学习围绕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展开,通常称之为“项目”。它是指实际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真实性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真实世界中会遇到的现实生活问题;二是基于儿童的经验,在儿童的认知中,需要解决的情境化问题。

二是探究的活动过程。“项目”如何去实施,具体的实践路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通常是未知的,不可能直接找寻一个规律、一个原理去加以解决,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创作、验证、完善,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制作出相应的作品。因此,项目化学习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从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是合作的学习形式。小组协作是项目化学习最常见的形式。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边交流边讨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并非放任不管,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把控,引导学生经常反思探究的路径、方法和方向;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解决出现的过程性困难,确保学习能顺利进行。

四是多样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持续探究,最终会形成一个或一系列产品。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以主体多元、内容自由、丰富多样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戏剧表演,也可以是文学作品、实物模型等,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阐释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点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特定规范之上的学习方式,该规范由七个基本要点组成:

1.建立学习文化。该学习文化由如下四个支柱所构成:信念和价值观,活动公约,学习环境,规程和惯例。信念和价值观,指的是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抱持高期待,依据成长性思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同时努力营造尊重、安全、包容的学习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全无忧地在其中愉快学习;活动公约由教师和学生彼此约定而成,重视每个人的特点和背景,同时建立起集体的共同期待,进而形成融合这两者的学习文化;学习环境旨在促进学习文化的形成,包括物质环境的营造,教师引导语等语言文化的建设,以及在面对项目进展过程中的混乱状况时教师的应对策略等;规程是结构化的操作步骤,它能让针对项目的讨论聚焦在特定主题或问题上,同时促进主动倾听和反思。惯例在形成有益的学习文化方面意义重大,比如说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先通过小组之间的研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找老师”这条惯例。

2.设计与计划。项目化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通过构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区联系起来的项目来开展学习活动,并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到项目实践活动中来。因此,项目的设计非常重要,要体现如下设计元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疑问;持续的探究;与真实的生活和世界相联系;促进学生不断反思;批判性的反馈和修改;公开展示实践的成果等。在设计相关项目的过程中,要有完整的计划,以确保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和项目要素等的有机融合。

3.与课标对应。在推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局限于在一两节课内就能实现的低层次思维目标,要聚焦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二是不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叠加目标,要保持对高阶目标的专注,确保有限学习目标的达成。

4.管理学习活动。一是要确保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高参与度,以便在每个学习阶段以及项目结束之后学生都有值得回味的学习体验。二是要营造团队合作的文化。高效的团队往往具有两条特质:每一位成员在团队讨论中有均等的发言时间;优秀的团队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交敏感性。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构成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得团队成员们敢于畅所欲言和承担风险。三是帮助学生养成项目化学习的惯例,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和鼓励更深度的思考。

5.评估学生的学习。即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反馈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同学、教师、相关的专家或者观众等,反馈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而是告诉他们接下来可以怎样做,怎样可以做的更好,让学生通过反馈获得成长性的学习体验。

6.搭建学习支架。一是要给学生搭建项目流程的支架,引导学生按照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逐一加以实施,不能随波逐流;二是要给学生搭建学习知识内容的支架,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基础知识上的障碍时,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克服;三是要给学生搭建语言能力发展的支架,保证在一个公平的课堂上,学生先前的学习经历、语言能力或阅读水平不应该成为通向成功的障碍;四是要为学生搭建培育成功素养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造力、学术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帮助学生从失败中复原也是一种支架。

7.参与和指导。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教练,重在指导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自己知道什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通过重新平衡传统的师生权力关系来促进公平。教师要鼓励勇于参与的学习文化,即便犯错会付出痛苦的代价,也要在跌倒后再试一次,并学着去热爱它。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龙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庄只路36号
联系电话:88789230、88789237(教学处)、88789252(总务处)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